时间:2022/11/2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日子,那年我七岁,懵懵懂懂刚刚记事。只记得那些天村子里有些异样,青年们敲锣打鼓,几个村子组成的秧歌队、高跷队轮番走向街头,甚是热闹。我们那里很早就是解放区,群众基础好,觉悟高,新中国的成立,无疑给解放了的农民带来了幸福和美好憧憬,老百姓自然十分欢畅!那时候自己只是跟着大人们看热闹,并不了解原由。现在想想,新中国让人民当家作主,是开天辟地的大喜事,人们怎么能不欢天喜地呢!

建国初期,我们国家还很穷,百废待举,农村文化落后,村子里识字的没有几个人。好多个村子都没有学校,直到年,我们临近的四个村子才联合筹备建立小学,上级派来了老师,我们才有了上学的机会。那年我10岁,正好赶上了入学。我还算是年龄小的,许多十四五岁的青年也报名上学,站队时七高八矮,参差不齐。上学第一年,我考试得了第一名,老师奖励我一张毛主席像,我高兴得不得了,回到家里,母亲特意给我做了一顿好吃的,作为奖赏。

在此之后,由于我学习好,第二年就当了班长,并成为少先队的中队长,一直延续到小学六年级。年,我考入县一中,当了初中一年级的副班长。正赶上大跃进大炼钢铁,我们一边上学,一边参加自制干锅炼铁,到几十里外的山地背铁矿石。半年后,我被全校推选为学生会委员,负责学校的卫生检查等项工作。

年夏,县里要从各个中学征一批学生兵,按照年龄我正好在征集范围,所以就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经过数次体检和政审,我如愿以偿被批准入伍,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当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夙愿,从此走上了人民解放军这所革命的大学校。记得临走之前,学校专门为我办理了加入共青团的批准手续,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在校入团的新兵。

这年8月8日晚,我们乘坐一列从山东高密火车站经过的列车,向西急驶而去,次日清晨到达北京,第一次来到我所向往的首都。经过短期的新兵训练,我被分配到驻地在平谷县的炮兵师司机训练队当文书,第二年入党,第四年提干,第五年被选调到北京军区司令部工作。在这段时间里,正值青春年华,风华正茂,干劲十足,一心一意铺在学习和工作上,思想进步显而易见。

我在机关和部队工作33年,经历了国家和军队若干重要事件:年参加部队紧急拉练到山西省黎城县驻训,准备抗美援越(后取消);参加年张家口“演习”,接受军委主席邓小平检阅;年奉命组建天津特运办事处;年参加我入伍以来的第二次授予军衔,接受军委主席邓小平的授衔命令......尽管在仕途上没有“更上一层楼”,然而,从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瘠乡村走出来的一个不谙世事的青年,成长为部队团级单位的领导干部,也算是积了祖上“荫德”,“烧了高香”了。回首往事,我觉得自己“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过程,有两件事也是蛮值得回味的:

其一:两次授衔,标志着自己逐渐走向成熟

人生苦短,转眼间几十年就过去了。回想起我33年的军旅生涯,就像过眼云烟,轻飏而去。这中间自然也有一些值得回味的往事。就拿我所经历的两次授衔来说,倒是蛮有意思的。

军衔,是军人的一张名片,是展示军人成长进步的标志之一。作为军人,哪个不为自己佩戴军衔而荣耀?哪个又不为因种种原因失去军衔而沮丧呢?可见,军衔之对于军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我第一次被授予少尉军衔是在年。那是我入伍的第四年,也是我由士兵提拔为干部的幸运之年。在此之前,有一段小插曲,推迟了我的提干进程(当然这是后来才得知的)。本来单位在头年就打了提干报告,但未获批准,原因是必须有当过班长的经历。我当时担任轮训队文书多年,是工作和学习的骨干。队里没有建制班排,自然没有班长职务。但规定就是规定,差这一个条件,也就没能按照原来的计划实现。因此,领导只能另辟蹊径,安排我到师部特务连手枪班当班长。其实人家不缺班长,我这个班长纯粹是来“镀金”的,也就是说不得不走走这一过程。我实际上当了一名带引号的“班长”,连里的一切公差勤务包括站岗放哨等都与本班其他战士别无二致。所以有人事后跟我开玩笑说,你是我军编制上没有列编的“名誉班长”啊!这段经历,对我确实是很大的锻炼。

当年5月,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开始,我被抽调到县里人口普查工作队帮助工作。8月,越南抗美战争处在紧要关头,我所在部队奉命待援,紧急拉练到山西省黎城县驻训。我也从县里被急调回部队。就在此时上级下达了我的提干命令,并同时授予少尉军衔。第一次身穿干部军服,佩戴少尉军官肩章照相,可想是多么的开心惬意!但不久,全军取消军衔制度,从年5月起,全军无论是元帅还是士兵,军帽上的帽徽都换成了五角星,军服上一律是红领章,也就是后来样板戏中非常形象的唱词“一颗红星头上戴,两面红旗挂两边”。这一次军改一直延续到年8月,历时达24年。

全军再次恢复军衔制,是我军建军史的一次重大改革,全军上下无不欢欣鼓舞!我也荣幸地被授予上校军衔。我所在部队上校以上军官的授衔仪式大会在天津市隆重举行,手捧着以军委主席邓小平的名义颁发的授衔命令,心中有一种别样的激动!是啊,一生中获得第二次授衔机会,并有一次较大的跨越,心中自然充满着荣誉感、成就感,愉悦的心情自不待言。之后,我单位根据上级部署,由我担任主持人举行了中校以下军官的授衔仪式。

其二:在完成重要任务目前,彰显出自己的责任担当

年金秋10月,我和北京军区司令部机关、直属单位的一些同志,奉命在天津市塘沽区组建一个军品转运机构。当时,组建这个单位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应运而生的。之前我在军区机关做组织编制和兵员工作,从来没有接触过军品运输方面的工作。事情来得这么突然,是我始料未及的。命令如山倒,军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尽管个人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担心做不好这项工作。然而,在面临新的任务面前,军人是没有理由退缩的,更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迎难而上,军人的职责天性使然。为了国家和军队的需要,勇挑重担,迎接挑战,是我们不二的选择。

按照正常工作程序,一般应当按部就班先组建班子,然后有条不紊地进行后续工作。然而,部队是个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往往有着意想不到的突发性任务,这次组建工作恰恰就遇到了突如其来的情况。组建刚刚开始,从各单位抽调的干部战士好些还未到达,已经就位的,背包尚未打开,就突然接到了上级下达的军品紧急转运任务:一批多吨的军品物资转运迫在眉睫,务必在20天内完成!任务来得紧急突然,使我们尚未组建就续的一班人措手不及!在军事学院学习的主官尚未毕业,到位尚需时日,我们几个副职领导干部,思想准备不足,尤其让我这个首任的副主任忐忑不安。没有充足的准备时间,没有完备的作业条件,一切都处于无把握状态。作为新建单位是否能过得硬,是否敢啃这块硬骨头?能否做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是摆在新建班子的一个重大抉择!

好在我们都是从机关、部队,调集的精兵强将(两名副主任、政治协理员、各科长都配备的正团职干部,未到职的主任兼政委是军区军务装备部副部长),班子成员都年富力强,工作热情高,干劲足,事业心强,有一股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精神,敢于知难而上,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顶上去,绝不能认怂。虽然暂时没有主官,但有上级首长、机关的鼎力指导和精心指挥,我们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副重担。

这么重大的任务,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要经过物品接收(从火车站运到库区)、储存(在临时修建的场地存放)、转运(往港口码头运送装船)等多个环节,谈何容易!经过“三下两上”装卸,官兵们不仅付出了巨大的体力消耗,而且精力也受到极大的考验。千百万件物品的清点登记,既费时又费力,稍有不慎,就容易出差错。有些装备物资,既精密又珍贵,万万马虎不得。总之不允许有任何闪失。参加装卸任务的某步兵团,昼夜三班轮换,尚且感到劳累,而办事处工作人员因人手短缺,只能分两班轮换,其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对一个刚刚组建初次接受重大任务的团队来讲,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然而,在接受和遂行这一艰巨任务中间,我们依靠全处官兵和支援单位,上下一心,团结协作,工作紧张有序,克服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譬如,没有正规的库房场地,业务、运警两个科的同志们就近租用大批地方运输车辆运来砂石土料修建道路和存储场地,业务科长东树山亲自在施工现场监督施工;场地需用水泥方砖铺设,我和运输警卫科长从北京西黄村联系了水泥方砖,王作震科长亲自组织用火车车皮运输;装卸力量不足,我们就到驻津部队请求支援;所需各种车辆,除紧急派干部到外地接车外,还请求军区机关及时从直属单位调集了吊车、运油车等特种车辆;军品物资进出港,手续复杂,涉及塘沽港各个部门(包括海关、外运办事处、外轮代理公司、外轮理货公司、外轮供应公司、远洋运输公司、港口公安局、边防检查站等十余家单位),由分管业务的项振宇副主任和从塘沽区人武部调来的干部段云溪一起,同这些部门及时沟通,开辟了进出通道。

在接收、存储、警卫、点验、输送等程序过程中,我们按照“忙而不乱,快而不错,安全、准确、保密、及时”的要求,精心组织,全处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心血。任务紧要关头,办事处从领导到每个战士,昼夜兼程,连轴运转,每天奋战在运输线和场地、码头,连续工作达14小时以上。由于休息时间少,不少同志熬红了眼睛,磨破了手掌,有时下班后顾不上吃饭就睡着了。在最关键时候,官兵们除担负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在装卸支援部队未到达就位前,我们就亲自组织机关勤杂人员自己动手装卸物资。管理科出纳刘学政身体比较单薄,在一次装卸任务中,身体出现虚脱,差点晕倒。就这样,大家凭着一腔热血,连续工作达20天,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圆满地完成装卸任务,货轮“黄埔江号”准时启航,单位边组建边遂行的首批军品转运任务宣告完成。时任总参装备部的李光仁局长(当时称处长)来办事处视察时,见到我第一句话就说:“小徐,你怎么这么憔悴啊?你们辛苦啦!”听了首长关心问候的话语,一股热流立马传遍我的全身。是啊,首长的问候,使我疲惫的的面庞绽露出笑容。这一时的辛苦和劳累算得了什么?我们按照上级的指示顺利完成了任务,这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啊!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我们自身的组织指挥能力,和部队和平环境下遂行紧急任务的能力。应当说,是一次极好的锻炼机会!时任北京军区参谋长的周衣冰同志亲自听取我和业务科长的汇报,高兴地说:“办得好,望认真总结经验,将今后工作办得更好”。

这次军品物资转运任务的完成,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次在机关学不到的体验。通过这次锻炼,对以后的工作树立了信心,使自己变得逐步成熟起来,以后遇到再大再多的任务,也能够坦然面对,而且更得心应手了。

转眼间,年的春节到来了。由于我是分管行政工作的副主任,又是首批转运任务的组织者,我自告奋勇担负起单位新建后的第一个春节的假日值班。这是我入伍后特别是第一次离开家在北京的机关,同连队官兵一起过年。在艰苦条件下刚刚组建起来的新单位度过春节,同样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没有正规的营房,大家住在简陋的平房内,因陋就简,“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凭着官兵们的智慧和热情,同样演绎出一出有声有色的精彩活剧。

年前,我对临时来队的官兵家属逐家进行了探访;大年三十,我和大家一起在食堂包饺子,晚上一起观看“春晚”电视节目,连队里还自行组织了小型娱乐活动,唱歌、说笑话、猜谜语、击鼓传花等等自编自演的小节目,令大家十分开心,节日过得别有一番风味。大年初一,大家互相拜年,很多干部战士邀请我到他们临时居住的家属院一同吃饺子,兴之所至,其乐融融,不尽言述。

我在这里工作八年直到年退休,自我感觉工作还是蛮拼的,我是第一届领导班子中第一个被任命的,也是该班子中最后一名退下来的。有道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的工作环境,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品格,学到了在机关工作中难以体会到的东西。尤其是八年中先后三次担负春节值班,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和战士们在一起的快乐。这几年虽然没有同家人一起过节,似乎缺少了点什么。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同样是一种难得的历练吗?在年《中国电视报》开展的一次“春晚回顾”征文活动中,我同妻子合写的《“十五的月亮”润我心》在重要版面刊出,活动结束后,被荣幸地评为一等奖。这件事不仅记录了当年的这段工作经历,而且真实地反映出我和家人的多彩情感。我对当年这种克服困难的勇气及“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心态和举动,至今还感到自豪。虽然这只是沸腾的军营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但作为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一名军人来讲,回忆做出的一点小小的贡献不是也挺有意思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26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