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采访嘉宾:大连雷神山医疗二队领队、大连医院副院长刘志宇我们要把医者大爱传播到需要帮助的地方。这不仅在治病救人,也在为疗愈这座城市贡献微薄之力。同是华夏儿女,岂分疆土地域。不管是热干面,还是海蛎子,我们都是中国。“大连海蛎子来了!””热干面加油!”病毒,肆虐。疫情,凶猛。在专门收治亚重症和重症恢复期的新冠病毒医院,大连医院(以下简称“大医二院”)负责的四个病区,患者所在隔离区和外面的清洁区都有一条幽长的走廊,冰冷的墙壁上,从某一天开始,逐渐增添出可爱、暖心的漫画。每天,大医二院的护士们利用休息时间在此涂鸦,释放着青春、飘洒着才艺,也释放着压力,同时,她们也陪着身体状况符合要求的住院患者在这样的走廊中活动、锻炼、放飞心情,让他们逐渐远离恐惧,忘记病毒。除了手绘漫画,大连的风景明信片、游览地图、海鲜美食……色彩缤纷,画如风景,无声无息地流动出浓浓惬意、愉悦之感。慢慢地,患者们也纷纷加入其中,将自己的心愿、祝福写到雪白的墙壁上,与医生护士们共绘美好,共同抵御这一季深冬出现的暴虐病毒。如此乐观的浪漫主义革命医院传开,各大病区纷纷效仿起来。医院一度也成为了疫情中最有温度的地方之一。“这是一片‘文化墙’,更是为患者带来巨大能量的‘心理治疗’阵地!”大连医疗二队领队、大连医院副院长刘志宇感慨,文化是传承,是情感,是警示,也是是思考。我们画出的每一笔,都是对这场战争的纪念,也是在告诉千千万万人民,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魄力去赢得这场战役。如同焦土上开出的嫩芽,有希望,有未来,有热泪盈眶。这就是我们大医二院的文化。大连医院雷神山医疗队队徽和刘志宇队长连线,虽隔着千里迢迢,却能从他一语一笑中感受到电话那一头的满满幽默、沉沉智慧和赤热善良。走近他,了解他,你就会明白,大医二院医疗队高效的7S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被大家纷纷“复制”、全国年龄最高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98岁胡奶奶顺利出院、以及火遍了全国的雷神山“文化墙”背后的力量。奔赴前线没有别的就是本能!正月十五,深冬的大连,和中国的很多城市一样,渐渐陷入新冠病毒肺炎的阴霾之中。那天中午,刘志宇正思考医院抗击疫情的工作会议的思路。随着一声手机铃响,他接到了一个更为紧急且繁重的任务——迅速集结名队员驰援武汉。这一天,尽管疫情严峻,但也是传统合家团圆的传统佳节,疫情就是命令,冲锋号已经吹响,没有别的选择,必须快速集结。3、4个小时之内,院方号令一出,众多已经摩拳擦掌的主动请战者迅速集结,在医院的统一调配下,人的涵盖急诊、呼吸、重症、内科的医疗护理战斗队迅速形成,带着简单的生活及防护物资,晚上10点和大连其他医疗队一起包机启航武汉。抵达武汉,已是凌晨一点多,因为是疫区,需要必要的物资和防护,抵达驻地完全入住已经凌晨五点多。深夜空旷的街道,酒店冰冷的床铺,武汉湿寒的天气,很多队员都感觉到了不适应。刘志宇开玩笑地说,“疫区就是战场,战场就是要吃苦啊。”靠着苦中作乐的幽默感和全体队员的职业情怀和必胜信念,他带着队员们熬过了最初几个难过的夜晚,直到第二天及后续的后方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来。经过简短的适应安置以及酒店内的房间院感分区、严格地培训和临床医护人员的分组磨合,2月11日上午,刘志宇和他的团队接到了最新指示,接管医院的4个病区,共计张病床,随时准备收治渡过危险期的亚重症患者,当然也有社区来的重症和轻症患者。时间紧,任务重。他迅速带领各病区负责人深入医院,开展具体对接工作,首先就是要用最快的速度让病房具备收治患者的能力。因为这是紧急医院,前期已经创造了中国速度,但依然要面临边施工边验收,而且刚来几天这边也是雨雪交加,满地的泥泞,很多没有竣工的病区、太多没有完善的验收,空荡荡的一无所有的病区设备,开始的困难可想而知。“既然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的心态,到这里来就是来吃苦的。”“少为不行找借口,多为成功想办法”……带着这样的工作理念和思路,大医二院医院的医护人员,披星戴月,每天从早到晚,经常是半夜才能回到酒店,饿了就在工地扒一口饭,累了就席地坐一会,从无到有,一个一个房间验收,一个病区一个病区完善办公设备,一项一项医疗流程梳理,一个一个人员培训院感防护流程,仅仅2天时间,大医二院分管的A10病区就开始收治患者,随后几天,其他三个病区也开始陆续收治患者。从仅有的、还是部分工地的板房,到形成病区基本规模,所有医护队员都变身成超人,既是战士,也是力工,既是天使,也是验收工程师,用心血、汗水与智慧铸就了一个个整齐划一的病区。医疗质量标准化和7S管理成为医院又一张靓丽的名片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大医二院分管的四个病区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人左右,危重症患者占20%左右,年龄最大98岁,最小9岁,累计出院患者余人。随着工作量和重患数目的增加,刘志宇和来自大连及大医二院的骨干团队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工作更加有序,医疗、院感更加安全,护理服务质量更加精准。“高效的管理得益于精细化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模式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患者人群和医护人员及患者心理的些许压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他们决定选择性地复制精细化医疗质量管理理念和大医二院既往的“7S“管理工作经验。“我们一直在思索,结合现有条件,如何实现精准化管理、保障患者安全和院感安全、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为此,刘志宇提出在四个病区的医疗例会中进行了动员和部署,提出在A6病区开展示范病区建设。大医二院护理部副主任、雷神山医疗队护理组组长赵永娟和李敏科护士长在确保病区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下,协助A6病区杨初蔚主任、张善红护士长经过5天的精心准备,率先建成7S管理的标准病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办公室、更衣室、库房、病房,每一个功能区域都进行了标准化的划分,标识清楚,流程合理,分类有序。随后,A10病区护士长秦维、A2病区护士长勾玉莉、B3病区护士长王健也带领团队,分时间段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等工作,同时运用PDCA管理循环推动7S工作不断完善,各病区有序开展、逐步推进,确保实现病区管理同质化。“特别是,在这所收治新医院里,切实保护好我们医护人员尤为重要。”因此,患者进驻前,感控组组长解莹和医护人员一起重点围绕环境的清扫、清洁、环境设施、仪器设备的安全检查,物资是否满足工作使用,各种消毒用物是否规范使用等进行严格的检查、培训指导,并通过互检、登记、核对、督导等流程不断改进系统上可能存在的漏洞。同时,针对新冠病人的心理负担重、外出活动少、部分患者基础疾病多的特点,他们的管理团队又提出并积极实践医护一体化查房、ERAS理念下的VTE管理、心理评估呵护及营养保暖、日分时段病情全面评估等举措,患者感受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得到进一步保证,并在医院两次医疗行政例会中得到院方的为数不多的赞扬,其中A10病区的管理经验作为35个科室唯一代表在院区做经验交流。“实践证明,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的7S和个性化精细化医疗质量管理已成为我院医疗队战胜新冠肺炎的又一柄‘利剑’。”如今,大医二院分管的病房已成为医院一些病区参观学习的样板。98岁!全国年龄最高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3月1日,武汉,晴。大医二院雷神山医疗队抵达武汉第二十二天。这一天,医院、乃至全国年龄最高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98岁的胡奶奶,从大医二院负责的A10病区治愈出院了。回首当医院时的情景,今天能够顺利出院,实难想象。A10病区,一个不眠之夜。长期卧床的胡奶奶不仅感染了新冠肺炎,到病区时,血氧饱和度不到90%,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且患有低蛋白血症、心衰、胸腔积液、肾功不全、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加上身有烫伤,一切迹象都在告诉大家情况不容乐观。面对着老人对生的渴望,家人尽管不抱太大生的期望但也是祈祷奇迹发生的期盼的眼神,当然还有老人一家五人染冠(两人重症)的不幸境遇,刘院长和他的专家团队,迅速统一思想,在不过度治疗的前提下,尽最大医学之可能,不放过任何一线生机。当然,对于这样一个各个部件都处于严重老化状态的机体,从医疗、护理、心理等各个环节不能有任何疏忽纰漏,精准科学治疗,才可能获得临床最佳的预后。为此,病区主任隋韶光和副主任范蓉、王畏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每天的病情变化动态调整诊疗思路,刘志宇和医务部副主任刘宇峰多次就患者的治疗诊疗提出建设性的想法和建议,并带领管理团队进入病区、查看老人的治疗情况。抗病毒治疗、抗感染治疗、抗心衰、利尿、抗凝、营养支持……尽管过程也是一波三折,但经过科学、规范、精准的诊疗,渐渐地,胡奶奶的病情有了进一步好转,她和家人也都产生了战胜疾病的希望。(照顾她的女儿也是新冠患者,一同住院)护理组的赵永娟、李敏也十分关心老人的情况,她们与隋韶光主任、护士长秦维、副护士长杨婷、巩晓雪一起,商定针对胡奶奶的特殊病情开展配合医疗的个性化精准化护理工作。整整16天,个小时,护士们给老人梳过头,冲过奶粉,喂过饭,唱过歌,叩背、防治VTE、防治压疮、护理烧伤,每个人都拉过她的手,每个人都给了她一点“偏心”。为了能够更好地为胡奶奶进行治疗,2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院士也来到医院,应用信息化远程交互系统,为胡奶奶的病情进行了会诊,并对先期的治疗方案给予了高度肯定。出院这一天,护士们为老人穿上了新袜子,樱花的颜色,代表着春天即将来临。“这位见证了世纪变迁的老人,给了所有人战胜病毒的希望。”他的诊疗团队一致的感慨!结语热干面与海蛎子的邂逅都是中国力量的聚合!“往昔的彼此,山海相隔。今日的你我,亲如家人。我们身披白色的战袍,万里奔袭,救一方于水火。你们虽病痛缠身,却也拼尽了全力,守护这方家园。每一份爱都不会被辜负,哪怕只是小小的一个光点,凝聚在一起,也会是一片浩瀚的星河。”在大医二院分管的病区的心愿墙上,写满了医护、患者、志愿者乃至所有人的心语心愿。他们的队徽以蓝色和雷神山作为背景,预示着海的胸怀和必胜的信心,决胜雷神山,安踏回家路,这是大医二院雷神山战斗队的口号,也是无数驰援雷神山医护人员共同的心声。我们要把医者大爱传播到需要帮助的地方。这不仅在治病救人,也在疗愈这座城市。同是华夏儿女,岂分疆土地域。不管是热干面,还是海蛎子,我们都是中国。刘志宇说,疫情终会过去,但我们不能停止思考。疾病面前,医学还不够强大,它就是在和疾病病毒不断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强大起来的。在不断进步的科学面前,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观点,我们需要用科学的精神,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证据来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我们能够如此迅速战胜疫情,首先是依靠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但我们确实也需要思考如何构建更加完善的应急体系,如何构建更加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如何让科学的理念深植于每位公民的心中,只有不断地改革反思,我们的民族才能更加骄傲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新春伊始,COVID-19新冠病毒疫情肆虐湖北并蔓延至各地,一线医务工作者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迅速集结并奔赴各条“战线”,冲锋在最危险的抗“疫”前沿。在这场战“疫”中,除了毅然逆行的临床医师,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清晰的思维,作出果断的决策,提出科学、高效的防疫方向和管理举措。医院新冠肺炎防控的领导者!凝聚医护团队、救治病患是他们责无旁贷的职责所在,他们时刻走在时间前面,他们是疫情防控管理的瞭望塔!由《医师报》主办的“最美逆行者·院长访谈”人物系列专访正式启动,该项目由罗氏制药中国支持,将邀请参医院管理者们,就疫情防控中的应急方案、医院防控管理举措等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同时记录他们在抗疫前线最美的身影。向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7498.html |